教学活动
艺术工程学院智能产品开发专业职教20条改革优秀案例
- 发布时间:2019/10/15 浏览:
艺术工程学院智能产品开发专业
职教20条改革优秀案例
根据“职教二十条”精神要求,结合我校及智能产品开发专业实际情况,我专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,包括教学材料整理归档、完善教学标准、教学质量评定、教师素质提升等。现就相关情况总结如下:
一、 打造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
我专业目前授课教师7人,均在企业有过相关工作经历,具备“双师型”教师素质。为了进一步推进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,专业鼓励教师参评工程系列职称和教师系列职称。目前两人在评工程系列初级职称,其余人员均已拿到初级或以上的职称认定。两名教师已获取教师资格证,目前正在申请认定“双师型”教师。同时为了推进“双师型”教师认定,我专业正在积极与相关企业协商,开展校企合作,为教师能力提升提供渠道。
二、 完善教学标准
“职教二十条”中说到要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。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,我专业根据持续更新并推进专业目录、专业教学标准、课程标准、顶岗实习标准、实训条件建设标准(仪器设备配备规范)建设。我专业组织召开专业会议,确定2019级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,整理和筛选各年级的用书。从2019级起规范和完善《智能产品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》。统一教学大纲,收集和整理教学材料,并进行存档。
图1 各学期用书 图2 教学材料
图3 专业会议
三、 开展实践性教学
“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,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。”为了让学生理论知识能运用到实际,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。我专业目前开展的专业实训课程包括AUTOCAD 软件应用、C语言程序设计(智能专业)、Myslq数据库、JAVA程序设计、产品外形及结构设计、应用程序开发设计、单片机程序开发实训、电子 CAD、3D打印技术、Photoshop 软件应用、PLC控制原理、JAVAWEB、课程设计等课程,专业实践性教学总课时680课时,占专业课课时一半以上。为了给学生更好地实训条件,我专业积极购买和引进各类实验室训设备,建立教学实训室,初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及教学需求。
为拓宽学生视野,我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赛事,其中包括广西高校无人机大赛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嵌入式应用开发赛项目大赛以及学校组织的各项赛事等,让学生在“赛中学”,落实“以赛促学”。同时为让学生能顺利地从学校的学习模式过渡到社会工作模式,学院通过推荐制,把学生送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。让学生真正走进工厂企业,了解生产实际,把学校学习内容运用到生产中去。
图4 师生参加第二届广西高校无人机大赛
图5 学生嵌入式应用开发赛项目大赛
图6 智能制造3D打印实验室设备
图7 智能产品开发实验室设备
图8 学生到企业实习
四、 学习成果认定及教学质量评价
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,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,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,鼓励在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,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,拓展就业创业本领,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“学分银行”建设,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、积累和转换,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。我专业对获得相关技能证书的学生实行学分转换制度。根据证书类别和等级可免修相关课程,直接认定获取相关学分。
专业教学考核实行以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,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,理论评价、实践评价和职业精神评价相结合,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,形成一套较完整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,多角度、多维度进行客观合理评价。
我们将以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为指导,积极开展相关工作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,以学院建设为契机,锐意进取,开拓创新,不断取得学校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成绩、新发展!